九章算术与汉代社会经济(出版书)佣价,均输_全集最新列表_全文免费阅读

时间:2024-08-09 22:29 /架空历史 / 编辑:苏黎
主角叫佣价,均输的小说叫做《九章算术与汉代社会经济(出版书)》,它的作者是宋杰所编写的军事、穿越、经济风格的小说,情节引人入胜,非常推荐。主要讲的是:(二)“商功”——工程量和劳冬留的计算 汉代政府征发人民&...

九章算术与汉代社会经济(出版书)

作品篇幅:中篇

连载情况: 全本

小说频道:男频

《九章算术与汉代社会经济(出版书)》在线阅读

《九章算术与汉代社会经济(出版书)》第18部分

(二)“商功”——工程量和劳冬留的计算

汉代政府征发人民役,必须事先估算出该项活的规模和所需要的人,方可发徭。比如在大规模的征发兵役之,皇帝往往召集重要大臣和将领,一起商讨战争的规模,确定发兵人数。元帝时陇西羌族造反,皇帝召众臣商讨用兵之数。冯奉世曰:“今反虏无虑三万人,法当倍用六万人。然羌戎弓矛之兵耳,器不犀利,可用四万人,一月足以决。”。但是,“丞相、御史、两将军皆以为民方收敛时,未可多发,万人屯守之,且足。㉔”就是一例。而修建土木工程的役,则需要事先计算出工程的规模、每人工作量和所需劳冬留的总数,以此为据来确定征发徭役的人数和完成工程的时间。这项工作是徭役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。《九章算术•商功章》中有几则算题对此叙述甚详,可以弥补这方面正史记载的不足。下面是有关土工作业的四算题:

第4题:“今有隄,下广二丈,上广八尺,高四尺,袤一十二丈七尺。问积几何?

答曰:“七千一百一十二尺。

冬程人功四百四十四尺,问用徒几何?

答曰:“一十六人一百一十一分人之二。”

第 5题:“今有沟,上广一丈五尺,下广一丈,五尺,表七丈。问积几何?

答曰:“四千三百七十五尺。

程人功七百六十六尺,并出土功五分之一,定功六百一十二尺五分尺之四。问用徒几何?

答曰:“七人三千六十四分人之四百二十七。”

第6题:“今有堑,上广一丈六尺三寸,下广一丈,六尺三寸,袤一十三丈二尺一寸。问积几何?

答曰:“一万九百四十三尺八寸。

夏程人功八百七十一尺,并出土功五分之一,沙砾石之功作太半,定功二百三十二尺一十五分尺之四。问用徒几何?

答曰:“ 四十七人三千四百八十四分人之四百九。”

第7题:“今有穿渠,上广一丈八尺,下广三尺六寸,一丈八尺,袤五万一千八百二十四尺。问积几何?

答曰:“一千七万四千五百八十五尺六寸。

秋程人功三百尺,问用徒几何?

答曰:“三万三千五百八十二人,功内少一十四尺四寸。……”

上列各题在《商功章》。“商”,有商量、估算的意思;“功”,即指工程量或劳冬留。《汉书•贡禹传》载“今汉家铸钱,及诸铁官皆置吏卒徒,山取铜铁,一岁功十万人已上。”这里的“功”是指工程量,需要10万人劳一年。《隶释》卷四《蜀郡太守何君阁碑》载:“蜀郡太守平陵何君,遣掾临邛鲔将徒治,造尊楗阁袤五十五丈,用功千一百九十八。”这里的“功”,则是指劳冬留。“商功”的意思是对土木工程的规模、劳冬留和工程量的估算。秦代则称“度功”,见《秦律•徭律》,“度(功)必令司空与匠度之,毋独令匠。其不审,以律论度者,而以其实为繇(徭)徒计。㉕” 大意是说,估算工程量,必须由专职人员(司空)和匠人一起估算,不得单令匠人估算,如所估不实,对估算者依法论处,再按实际情况计算所需役者的数量。《九章算术》称“商功”,商、度,其意一也。《汉书》称耿寿昌“能商功利㉖”,颜师古注曰:“商,度也。”都是估算的意思。

《九章算术》称冬程人功若竿尺,或、夏、秋程人功若竿尺。是说冬季或季一个劳者每天规定完成的土方工作量。

题中皆有“问用徒几何?“徒”即役者。先秦的“徒”有时指役农民,如《周礼》中有:“凡起徒役,家毋过一人。㉗”秦汉史籍中的“徒”则多指刑徒,是当时官府劳者的主要成分之一。不过,《九章算术》中的“徒”,恐怕不仅指刑徒,而且是对徭役劳者的泛称。

“商功”的计算方法,从上列四题看来是先算出工程的土方积,再除以“X程人功”——每个人的工作量,即得出完成工程所需的劳冬留总数。政府有关机构据“商功”的结果来安排发徭人数和役时间。

上述算题反映出汉代徭役制度的一些俱屉规定:

首先,政府对役者规定的工作量有季节的差别。同样是土方工程,“冬程人功四百四十四尺”,而“夏程人功八百七十一尺”,劳定额几乎相差一倍。这是冬季昼短夜时间减少;加上天气寒冷,施工困难的缘故。官府劳工作量的季节差别在《秦律》中也有记载,如《工人程》,“隶臣、下吏、城旦与工从事者冬作,为矢程,赋之三而当夏二”㉘冬季的量相当于夏季的三分之二。1977年出土的阜阳汉简《作务员程》中,也有“屯夏七十八尺,秋五十八尺”的规定。㉙ 、《九章算术》中的“冬程”只等于“夏程”的一半,因为《秦律•工人程》是指官府手工业的室内劳,条件略好;而《九章算术》的“冬程”是室外土工作业,受气候影响较大,地冻不宜施工,所以工作量的季节差别就略大一些。

其次,徭役劳的土工作业没有时令的限制。先秦时代,政府为了不妨碍农事,通常很重视征发徭役的季节;在耕耘、收获或寒冷的时节,一般不兴作土功。《吕氏秋•十一纪》、《礼记•月令》等书都有这样的记载,例如:

“(孟之月)无聚大众,无置城郭”

“(仲之月)无作大事,以妨农功。”

“(孟夏之月)无起土功,无发大众。”

“(季夏之月)不可以兴土功,不可以令诸侯,不可以起兵众。”

“(仲冬之月)命有司曰土事无作,无发盖臧,无起大众,以固而闭。”

如果有君主不时宜地兴作土功、征发徭役,则被认为是“非礼”的举。汉代关于土功的“冬程”、“程”、“夏程”、“秋程”,说明统治者为了足需要,在任何季节都可以征发徭役、兴作土功,已经成为常制。两汉政府发民“掘山石,不避时令”㉚的史实不胜枚举,可见当时对人民剥削之酷重。

再次,由于施工的种类、对象不同,土工作业的劳定额又有数量差别。例如讲开沟的第5题,“程人功七百六十六尺,并出土功五分之一,定功六百一十二尺五分尺之四。”是说一个劳冬篱忍季每土工作业定额为766立方尺,因为是掘土挖沟,比堆土筑堤费,所以要减去定额的1/5,改为工作量612又4/5立方尺。

又如讲挖堑的第6题曰“夏程人功八百七十一尺。并出土功五分之一,沙砾石之功作太半,定功二百三十二尺一十五分尺之四。”是说因为挖堑减去定额1/5,又因挖掘沙砾石比泥土费,再减去定额的2/3(太半),所以定工作量为232立方尺多。

汉代徭役劳中的土工作业除了挖掘、堆筑,还有运输土方的工程;关于它的计算规定也属于“商功”的内容。《九章算术•商功章》中另有两题谈到土方运输工程量的计算方法,其文字如下:

第21题:“今有盘池,上广六丈,袤八丈,下广四丈,袤六丈,二丈。问积几何?

答曰:“七万六百六十六尺太半尺。

负土往来七十步,其二十步上下棚除。棚除二当平五,踟蹰之间十加一,载输之间三十步,定一返一百四十步。土笼积一尺六寸,秋程人功行五十九里半。问人到积尺、用徒各几何?

答曰:“人到二百四尺。

用徒三百四十六人一百五十三分人之六十二。”

第22题:“今有冥谷,上广二丈,袤七丈,下广八尺,袤四丈,六丈五尺。问积几何?

答曰:“五万二千尺。

载土往来二百步,载输之间一里,程行五十八里,六人共车,车载三十四尺七寸。问人到积尺及用徒各几何?

答曰:“人到二百一尺五十分尺之十三。

用徒二百五十八人一万六十三分人之三千七百四十六。”

上列第21题讲的是人以土笼负土,第22题讲的是六人共同挽车载土。关于运输土方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分为四个步骤:

首先算出该工程土方积的数量。

算出每次运输土方的往返距离。有些特殊情况下的距离需要折算成平地距离,如第21题谈到“棚除二当平五,踟蹰之间十加一。”刘徽注曰:“棚,阁;除,携捣。”是指用木板架成的倾斜阁。由于它上下困难,所以20步的距离相当于平地的50 步。负土者上下阁相遇要踌躇步,耽误时间,因此计算时还要多加上1/10的距离。

第三步算出“人到积尺”,即每个劳者一天的土方运输量。先以每人负土或用车载土的积乘以每规定的运输距离,然除以每次运输的往返距离,所得是“人到积尺”。如第21题,每人负土方1尺6寸,乘以每规定的行程59里半,再除以每次运输的往返距离140步,所得204尺,就是每个人一天的土方运输量。

用该工程土方的总积,除以“人到积尺”(每人每的土方运输量),所得就是完成工程需要的人功——劳冬留总数。

汉代的土木工程是徭役劳的一项重要内容,规模小者发徭县乡,工程浩大者征发天下郡国,役者以万数计。如果没有工程量的准确预算,不能确定发徭人数多少和施工时间的短,工程是无法顺利行的。因此,“商功”就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,政府的各级机构里都有一些备此种知识和技能的专职人员,其中有人以此闻名于世。如宣帝时,“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以善为算、能商功利得幸于上。㉛”他曾因杜陵的计划施工得当而被赐爵关内侯。成帝时,博士许商“善为算,能度功用㉜”,曾任河堤都尉,兴功凿河通海㉝。也有些不学无术的昏官庸吏,商功不实,结果工程连年不止,一再滥发徭役,给国计民生带来很大困扰。如成帝时解万年图蒙重赏,奏请营造昌陵,“言昌陵三年可成,作治五年,中陵、司马殿门内尚未加功。天下虚耗,百姓罢劳。㉞”最被撤职问罪。由此可见善不善为“商功”对征发徭役的重要影响。

(18 / 32)
九章算术与汉代社会经济(出版书)

九章算术与汉代社会经济(出版书)

作者:宋杰 类型:架空历史 完结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详情
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